首页论文查重动态试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试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时间:2014-12-29 编辑整理:早检测网 来源:早检测网

金融与经济自产生以来就相辅相成,两者关系历来是金融学家和经济学家争锋的焦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过程中起着融资和市场指导作用,是乡镇企业和农村建设的命脉。然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不高,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需要。基于此,主要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状况进行分析,阐述了现有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的两个大的问题:一是金融垄断、缺少竞争;二是资金外流严重。最后找出适合我国农村发展的对策。

引言

  农村经济具有自己的特点:首次的投入高,回报和产出较慢,农业存在着自然的风险;大多数农村经济的基础薄弱,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资金严重短缺;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资金自给能力明显不足。这些方面都说明农村经济的增长是离不开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的。

  农村金融从产生到现在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如今国家在政策方面扶植农村经济,注重三农的发展,因此,农村金融发展的好坏决定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

  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缺陷

  (一)农村金融服务的涵义

  金融服务是指金融机构运用货币交易手段融通有价物品,向金融活动的参与者提供的共同受益、获得满足的活动[1]。我们把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称为金融机构。目前,我国正式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村信用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非正式金融有钱背、私人自由借贷、私人钱庄、合会等,在许多地区非正式金融机构已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随着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现已形成了包括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以农村信用社为核心、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民间借贷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

  (二)农村金融服务的特点

  长期以来,为更好地服务三农,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我国农村,每年还有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适度的集约化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发展都需要资金,而现有的农村金融无法满足当前的资金需求,因此,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是我国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当务之急。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重要课题。2007年1月召开的第十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农村金融改革的新框架。本文从我国市场经济理论出发,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对构建农村新型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性进深入研究。

  (三)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

  现行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其他农村商业银行。从2012年各省市农村金融营业点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农村金融分布不均匀,经济发达地区和农业大省农村金融机构多,而经济欠发达和西北地区的农村金融营业点少。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有人口、地域和经济方面的因素。通过对各省份农村金融机构营业人员投入情况的比较,发现各省市数量差异较大,这与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分布有着直接联系。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变化很大,截至2013年3月末,五大行年报已悉数出齐,尽管7 813亿元的高额利润及总体下降的不良贷款率让市场松了一口气,但从部分观点看来,表面光鲜的数据并不能隐蔽不良贷款规模同比趋多的承压趋势。以五大行为代表,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各家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与关注类贷款规模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工行、建行、中行去年不良贷款余额分别增加了15.64亿元、37.03亿元、18.3亿元。“银行的信贷余额逐年增加,不良贷款自然也会相应增多,以当前的不良率,银行资产质量还是不错的。”尽管如此,前述工行人士也坦承,未来不良贷款余额上涨的压力也不能忽视。作为不良贷款的先行指标,逾期贷款的数据正在全线上涨。2012年,仅工建中农交五大行的逾期贷款就已高达4 000亿元以上。这还剔除了银行为一些地方平台、企业所办理的贷款展期。逾期贷款的高额数据表示金融市场一方面有钱,另一方面也表示留在手里的钱总是舍不得贷给农村。

  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新农村和三农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推进,而储蓄是提供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在新农村和三农的建设过程中,储蓄率的高低和贷款的难易程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几乎所有国家在农村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储蓄率的上升,我国农村建设也摆脱不了这一规律[2]。经济和金融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资金融通,而金融可以通过利息率使消费和实物储蓄发生变化,从而使储蓄增值转化为投资,这就是金融吸收储蓄的功能,储蓄又是生产者直接的资金来源。因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牵涉大量筹资企业与拥有剩余资金的诸多投资者,所以农村金融机构能以最低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最大量地动员储蓄,有效保证资金分配的合理程度。农村金融存在的意义就是把农村分散的资金有效的聚集起来用于生产者投资。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是经济有效发展的先决条件,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在涉农信贷投放方面,村镇银行是通过增加或减少涉农信贷量来满足三农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二)农村金融服务在农村建设中有着资金效率高的优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是检验生产成败的唯一指标。农村金融植根本土,在农村建设的资金调动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它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把资金配置到效益最好的区域和项目中来提高效率。随着我国农村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经济建设和信息更新节奏加快,单位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会不断下降。农村金融服务还可以通过自己的中介地位和专业技能来替资金所有者对资金使用者进行监督,降低资金所有者的风险和监督成本。另一方面,资金寻求高回报的性质使得农村建设中资金从效益差的项目投向效益好的项目,有力地回避了风险和提高了效率。

  (三)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村建设发挥着催化剂、助推剂和粘合剂的作用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各种资源都要靠资金引导。农村金融机构经营货币资金,通过货币资金运动促进商品交易,引导劳动力、土地、人才等要素的合理流动,按照市场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迅速粘合各种生产要素,形成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力。“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农村金融作为“三农”的桥梁和纽带应充分发挥好自己的功能,起到“催化剂”、“助推剂”和“粘合剂”的作用,积极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农村金融应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催化剂的作用,积极促成农业产业化的局面。说到底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在目前,如何解决龙头企业的融资“瓶颈”就成了农村金融服务改革的新方向。农村金融机构应适时开办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业务来满足企业结构调整的不同需要。同时农村金融机构与政府之间要保持信息沟通,以更好的保持农村企业的良性发展。

  农村金融服务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充分发挥助推剂的作用。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援助都要用到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机构要以发展民营企业为依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手段,以产业政策和资源优势为导向,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不断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档次与附加值。

  在农民致富的进程中,农村金融应发挥粘合剂的作用。农村金融机构要将农民的切身利益与实际发展有机联系起来。目前,海南省农信社推出的小额贷款产品已多达12种,主要包括农村诚信青年创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惠民“一卡通”贷款、党员双带致富贷款等,而且政府还对农民贷款进行贴息补贴。人们已将海南的小额贷款模式称为的海南模式,海南也因此成为“三农”小额贷款中发展最迅速的地区[3]。

  (四)农村金融是调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杠杆

  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通过金融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社会总需求。货币供应量和社会商品、劳务总供给保持基本平衡,就能使物价稳定。金融可以通过对农村经济“多予少取”的放活方针来尽量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金融方面“多予”就是有针对性的加大对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降低对“三农”贷款的利率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少取”就是尽量降低农村生产者的融资成本,采取行政和市场的手段使农村建设融到更多的低成本资金。通过长期的“多放少取”政策,农村才能够逐步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供需平衡和降低城乡金融服务差距[4]。

  三、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市场呈现垄断、缺少竞争

  在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含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网点数量占全部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数的比例51.5%,而且总体上呈现平稳的状态。农村信用社改制以来,其存贷款业务发展基本平稳。但是,在2012年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农业贷款余额占我国全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比例的81.04% ,而2013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92.63%。这说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基本垄断了农业贷款的市场。从农户贷款角度看,我国存在着农村正式金融(不包括保险、证券、期货、担保产品)总体垄断化的问题[5]。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最大的正规金融组织,可是由于其实力薄弱,地域性的限制导致农村金融供给总量不足。民间金融缺乏必要的规范和保护,其他的多种金融组织之间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格局。

  (二)农村正式金融资金从农村地区外流问题比较严重

  目前我国农村正式金融资金从农村外流问题比较严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分析,主要资金流出渠道为农村金融机构购买债券、拆借和上存资金等方式[6]。

  当前农村资金严重流失,主要渠道有两条。一是农村金融机构引起的资金流失。改革开放以来的各时期,中国金融机构农村贷款余额均小于农村存款余额,根据银监会的统计,商业银行从农村吸储余额后每年会有数百亿资金通过信用社净流出农村。二是邮政储蓄渠道引起的资金流失。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与国有商业银行基层业务网点快速收缩之势形成对比,邮政储蓄存款则呈快速增长之势[7]。据《中国金融年鉴2012》统计,2011年邮政储蓄存款净增5 566亿元,2012年的存款余额为407 422 570.4万元,上升了19.7个百分点。按照目前情况发展的话,根据国家开发银行预测到2015年农村金融缺口可能会达到8万亿元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大概2.4亿左右农民,而需要贷款的占了50%,“三农”贷款缺口逐年增大,目前大概在1万亿元左右[7]。

  四、对未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建议

  (一)发展农业保险金融

  农业保险是一种能有效的分散和降低自然风险,进而分散和降低农村金融系统风险的有效手段。对于农业保险的发展,要有自愿与强制保险的原则。因为农业保险的效率是与参保率有直接关系的,如果完全实行自愿保险,则保险的参与率难以提高,农民的保费会很高,这时候抗风险的能力没有得到保障。而农民参保率高,则农户需要支付的保费就降低,政府的出资也可保持在合理水平。根据经验,强制保险应选择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并实行保费补贴(中央和地方财政根据各地农业风险状况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从财政资金中各划出一定比例份额用于补贴农户的保费)。除此之外,“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在免征种养两业营业税和印花税的同时,免征种养两业的所得税;对其他涉农保险营业税按 5%先征,按 3%返还,印花税按 0.1%先征,按 0.05%返还,将返还的税金充实风险基金。”[8]

  (二)发展非正式金融、促进竞争

  竞争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良好的竞争能加快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变。非正式金融服务能及时利用分散广泛的局部知识(各地的实际情况,包括人文、地理等)来拓展各种市场,这种竞争机制可以促使金融机构提高对农户、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质量。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服务领域不足,金融机构对农业支持力度不够,金融服务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我国非正式金融类型植根于本土,分布众多、广泛,且贴近农户和中小企业,有的甚至与农户和中小企业发生直接联系,因此与农户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对称性高,信息优势和成本优势大。非正式金融属于内生金融,直接面向农民、农村中小企业的需求,这种由需求跟进的运作特点决定它的需求程度高于正式金融(当前的正式金融采取供给先行的运作方式,这种方式不能根据农民、农村中小企业的需求提供及时的金融服务)[9]。在这里笔者列举几种民间存在的非正式金融机构,民间直接接待、放贷人贷款、民间借贷中介、各种合会、未注册登记的典当行、民间私人钱庄、农民资金互助组织、集资借贷、小额信贷、民间担保企业、互助会和互助基金等。


(三)创新农村金融环境

  良好的金融环境是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创新农村信用环境、农村法制环境和农村市场环境是农村金融市场长期繁荣稳定的保证。进一步创新农村金融环境,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创新农村金融环境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简化贷款手续。通过考核制度对讲信用的用户实贷款施手续简化和优先政策。二是实行利率优惠。对于优先发展的农业经济实施低息或前期无息贷款。三是提高贷款额度。对于农村的龙头企业采取扶植政策,提高对其贷款额度。

  除此之外,金融机构根据农村乡镇信息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金融政策,采取全动态的管理[10]。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关系到农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目前其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完善[11]。

  参考文献

  [1] 高辰.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J].对外经贸,2013,(3):109-111.

  [2] 王亚飞.试论金融发展对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作用[J].现代商业,2008,(17):157-158.

  [3] 周锋荣.严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关[J].中国金融,2009,(18):86-86.

  [4] 计承江.金融要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杠杆”[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10): 3-6.

  [5] 赵丙奇,冯兴元.基于局部知识范式的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机制创新[J].社会科学战线,2011,(1):8.

  [6] 王金平.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J].黑龙江金融,2006,(5):33-34.

  [7] 何广文,欧阳海洪.把握农村金融需求特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J].中国金融,2003,(11):14-16.

  [8] 郑泽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1):37-43.

  [9] 赵丙奇,冯兴元.基于局部知识范式的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机制创新[J].社会科学战线,2011,(1):8.

  [10] 王银枝.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问题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2(0):0.

  [11] 陈宣迎.如何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3,(10).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
系统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