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论文查重动态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管理策略研究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管理策略研究

时间:2014-03-11 编辑整理:早检测网 来源:早检测网

学位论文规范管理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不端检测,是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树立良好学风的措施之一.为给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通过对国内38所高校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的执行机构、检测对象、检测方法、技术处理、检测指标设定及检测结果应用等政策的调研,结合对西安工程大学2011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检测管理实践,分析了学位论文检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建议学校有关部门正确定位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对论文的送检版本、重复检测问题和引文处理问题等环节进行规范,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和科研诚信教育.

0 引 言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是近年来兴起的利用技术手段辅助审查学术不端行为的方式,分为学位论文检测和期刊论文检测两种.尽管有声音质疑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有效性,但越来越多的高校还是加入了使用者的行列.因而,科学规范地管理学位论文检测就成为研究生培养和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管理政策调研

2010年11月,本文通过网上调研、实地调查和电话访谈等方法收集到国内38所院校的学位论文检测管理政策样本( 见表1) .

分析发现,上述单位均使用了CNKI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政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检测机构  18%的单位是2009年开始检测的,82%是2010年开始的. 其中,54%的单位由研究生院实施检测,10%由院系检测,21%由院系检测、研究生院抽查,10%由图书馆检测,也有其他机构如评价中心和教务处参与检测.

(2) 检测对象  绝大多数单位采用强制检测原则,也有个别单位提供自愿检测服务.检测方式为100%全检或10%~50%的抽检.检测对象主要是博硕士群体,个别学校要求本科生论文也要检测.

(3) 检测时间 67%的单位只检测一次,时间大多在盲审前( 31%) 或答辩前( 21%) ;30%的单位分两个阶段检测,第一阶段在盲审前,第二阶段在授予学位前.

(4) 送检要求 绝大多数单位规定了学位论文送检内容( 如去除封面摘要目录参考文献致谢等) 命名规则( 如学院 学生类别 学号 姓名) 和数据格式( 如word或PDF) .有的提出了字数( 10万字以内) 或文件大小的要求,有的则要求导师把关( 签字) , 承诺电子本与纸本一致. 通常不接受个人送检或程序以外的送检请求.

(5) 技术处理 有学校规定去除本人导师或本人指导学生的作品,也有学校在操作中只去除本人署名的作品.只有两所学校明确规定去除引文,但是检测通过指标要求较高( <10%) ,或者将连续引用超过300字,且未加注释的界定为抄袭.也有学校规定,文科专业学位论文引文总量不得超过15%,但多数学校没有具体的去除政策.

(6) 收费方式 多数单位将学位论文检测作为一项服务. 有的规定免费检测1~2次,或给院系1.1~1.3倍人数的免费检测指标. 自愿检测或抽检的费用自理,复检费用为50~100元/次,也有规定检测未通过的费用自理.

(7) 指标设定 检测通过的指标设定比较复杂.对比CNKI的TMLC学位论文抄袭类型划分参考参数

和各校规定的检测通过指标:24%的单位本着从严的原则,将通过的上限设为总文字复制比小于( 或等于)10%; 有42%的单位倾向于设定为低于30%,大约13%的单位设定在15%~20%之间,也有单位同时使用重合字数作为检测指标.个别学校针对博硕士文理科文章的综述部分和其他部分会有所区别.

(8) 复检规定 只有少数学校限定了复检次数( 不超过2次) ,或规定低于通过指标的论文不再复检.有学校规定复检间隔不少于一周或一个月,也有学校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复检间隔时间,通常为半年到1年,情节严重的取消复检资格.

(9) 检测结果的使用 检测通过: 重合比小于10%~30%,可以送审答辩或授予学位; 修改后复检: 重合比为10%~40%,在导师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 1周~6个月) 的修改可以申请复检,复检通过就可以送审答辩或授予学位.有的单位限定复检次数,有的不限次数; 延期答辩: 重合比为30%~50%,经学位评定分委会或专家组鉴定确有轻度学术不端行为的需要修改或重写论文,延期半年到一年申请答辩; 取消答辩资格: 重复比在40%~50%以上,经有关部门鉴定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取消答辩资格.有的学校政策比较宽松,声明检测结果仅供参考.有的学校则比较严格,对于学术不端行为不仅对学生进行处罚,甚至要求导师负连带责任( 如诫勉谈话暂停研究生导师资格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 ,还有的学校对已获得学位的论文保留检测和处理的权利.

(10) 保密与发布 多数学校规定涉密论文不检测.检测过程由专人负责,账号管理实行IP绑定,检测结果设定为不可删除,论文检测篇数次数应和检测结果严格对应.不接受个人检测不接受程序外的检测.检测结果严格保密,不向无关人员和媒体扩散.不过,也有学校规定对检测通过人员或抽检结果进行公示.

(11) 申诉受理 人工鉴定或申诉受理通常有3个层面: 由2~3位专家进行人工鉴定; 由院系学位分委会鉴定; 由校学术委员会( 或学位办) 鉴定.有的学校根据检测结果( 总文字复制比) 划定受理机构,有的采用自下而上逐级解决的方式.

2 检测管理实践

目前我校学位论文检测工作的流程是: 论文盲审前,学生向院系秘书提交论文,院系秘书汇总提交给研究生处,研究生处审核打包给图书馆,图书馆专人检测后将简洁报告密封反馈给研究生处,对于文字重合比25%的论文提供全文标红报告的电子版,依次反馈给院系和师生.低于25%的论文可送外审,高于( 等于) 25%的论文修改后复检.截止2011年7月19日,共检测425人次( 含78名工程硕士) 519篇论文.其中,初检论文425篇,二检论文85篇,三检论文9篇.检测以院系为单位建立文件夹,参数设置为全部比对库( 期刊学位论文报纸会议专利) ,全部去除作者所有署名文献,时间跨度为默认值( 1900~今) .检测结果比例分布如表4所示.按照25%以下为合格线,截至2011年7月19日,共有337人( 79%) 初检合格,4人尚未提交复检.初检通过率最高的院系是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最低的是工程硕士.

3 问题分析

(1) 送检版本问题 学位论文提交存档之前,论文作者随时可以修改其作品,主动权在其手中.为了保证论文检测的有效性,理论上应当检测其定稿.但是,实践中大多数单位都以检测通过作为外审答辩或者授予学位的前提.尽管有学校要求导师签字确认版本一致同意送检,但是检测完成后,如果作者替换为他本也是可行的,学校无法控制.因此,必须控制检测文本与送审或答辩稿本的一致性.否则,检测会流于形式,成为摆设.

(2) 送检时间问题 TMLC的比对样本库是CNKI数据库,由于数据库比纸本刊滞后大约6个月,所以即便是同一篇学位论文在不同时间检测的结果也可能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学位论文越往后期越趋于成熟,因此送检不是越早越好.相反,对于学生而言,越早检测通过的概率越高,同时也便于发现问题和修改论文.考虑到检测成本比较高,如果只检测一次,建议在论文定稿送盲审前检测.

(3) 报告单详略问题 系统提供的检测报告可详可略.实践中,我们采用提供简洁版报告单,对未通过检测的论文提供全文标红电子版的办法.但是,有的研究生并未认真修改论文,只是根据全文标红版采取了删除或改写的办法应付复检,这令工作人员十分尴尬.

(4) 检测结果为0 的问题 人工检查18篇检测结果为0 的学位论文发现,主要存在下列情况:实地调研材料实验和软件设计方面的论文较少引用参考文献,检测结果为零; 主要参考和引用图书内容,由于样本库的缺失,检测结果为零; 论文初检不合格,学生根据全文标红版本进行了删改,复检结果为零; 其他: 如拷贝互联网上的内容提交不完整的论文虚引和改写论文包含大量的公式转换为图。

(5) 引文处理问题 学术活动理应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展开,因此合理引用既是对学术背景的介绍,也是对前人智力成果的肯定.CNKI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设计了引文去除功能,帮助文档中也有引用复制比( RR) 指标,但在检测报告中没有显示该指标,还需要手工逐段*去除引文.笔者随机抽查了10篇论文,考虑到论文前面综述部分的引用大多属于合理引用,且论文分段多寡不均,因而只去除该论文前两段的引文,去除引文前后文字复制比变化情况如表5所示. 从抽检结果看,总文字复制比<50%时,去除引文复制比例<10%的论文引文后可以降低1%~5%的总文字复制比; 去除引文复制比例>10%的论文引文后可以降低10%左右的总文字复制比. 总文字复制比>50%时,去除引文复制比>10%的论文引文后,总文字复制比变化不明显.

(1) 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的定位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关乎学生导师院系和学校的名誉与利益.由于检测系统自身存在不足,因此判定学术不端行为应以专家或学位委员会的鉴定为准,避免根据文字复制比进行一刀切. 使用初期( 1~3年内) 应以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为主,以惩戒为辅.

(2) 学位论文的版本控制 学位论文版本控制的目的是不给学生提交阴阳文本的制度漏洞. 目前多数单位采取的控制方式是由导师把关,承诺学位论文电子版与纸本一致. 但是由于师生利益共同体的性质,加之导师签字后,如果提交环节由学生完成,仍然可能出现修改替换的现象. 因此,建议由前控改为后控,即由研究生处统一打印检测通过的论文送外审或答辩,或直接将该电子版送外审.

(3) 学位论文复检办法 绝大多数单位没有明确各种处理办法,用的是第几次的检测结果,也没有限制复检次数,导致学生频繁要求复检,以通过为幸运而不是以改进论文为目标. 从盲审到正式答辩通常只有2~3个月的时间间隔,建议明确以初检结果为依据进行处理. 例如,初检结果在某一范围内( 如40%以下) 允许复检1次,时间间隔不得低于1~2周; 某一范围内( 如40%~60%) 由学位评定分委会或专家组鉴定,延期半年至一年答辩,半年后允许复检; 某一范围( 如60%以上) , 经校学位委员会鉴定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取消答辩资格,不再复检.

(4) 学位论文引文处理 机器检测难免呆板,如果不采用手工去除引文,就会误杀合理引用,迫使学生将概念定义观点等原本好端端的文字改得面目全非. 从抽查数据看,建议对总文字复制比在通过线到60%之间的学位论文进行前两个段落引文复制比低于10%~15%引文的去除,提供去除前和去除后两份报告,或对该区间的学位论文提供全文标红报告. 总文字复制比大于61%的论文不去除引文,也不提供全文标红报告.

(5) 加强学术规范和诚信教育 不教而诛是为虐.学位论文检测不是目的,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位论文抄袭问题,或者减少学生投机性自测论文,但论文检测恰恰是开展学术规范和科研诚信教育的良好契机.实践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学术规范的训练,不清楚引用复述和剽窃的区别.国外同行也发现,平时通过网站和小册子开展的学术规范教育收效甚微,而只有当学位受到威胁的时候,学生才会把学术不端当回事.2009~2010年,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写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和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建议师生认真学习.

5 结束语

有了检测就有了所谓应对检测的秘笈,道魔斗法已悄然展开.数据显示,在与机器的较量中,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检测通过率也迅速提高但这无疑是一种悲哀. 科研诚信体系是由科研方法学术环境个人诚信教师指导同伴影响项目管理和适度制裁等因素构成的一个整体,仅仅期望一个检测系统就能转变学风是不现实的. 因此,学术规范引导学术诚信教育及科研管理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
系统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