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论文检测教程论文检测系统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引发的思考

论文检测系统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引发的思考

时间:2014-10-08 编辑整理:早检测网 来源:早检测网

从学术不端现象开始, 介绍目前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和流行的论文检测系统, 论文检测系统应用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 介绍了批量更换学位论文方法, 谈了对论文检测软件的认识, 并由此引发一些思考。

记得2002 年, 馆里购买了网络版的CNKI 学术期刊,我当时一试用, 就无意中发现了一些一稿多投和抄袭的现象 。那时就想过去期刊只有纸质的, 即使有抄袭、剽窃也很难被发现。随着文献上网, 强大的网络检索功能, 使得相近文章一起被检出, 一比对很容易发现是否存在这些问题, 恐怕以后的人不敢这么胆大妄为了。事实却不然,后来也常能发现类似的情况, 我也见怪不怪, 毕竟利益驱动, 目前社会上制假是无孔不入, 科研领域也难幸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 为发现这类不端行为提供了便捷条件, 另一方面也为学术造假大开了方便之门, 他们甚至不用动笔, 只需轻点鼠标在网上搜搜, 经过一番复制、粘贴, 拼拼凑凑, 便轻松杜撰出论文来。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抄袭剽窃事件不断被曝光, 从一般院校到全国名校,从普通学生到知名人士, 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术不端现象, 已严重影响我国学术界的形象和尊严。这些发生在少数人身上, 在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的行为, 败坏了学术风气, 损害了学校和教师队伍形象, 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遏制。

1 遇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

长期以来, 我国学术界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制度来规范和保障, 靠的是传统的道德自律, 对于那些不道德者而言,约束力基本等于零, 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也导致了这些年学术不端愈演愈烈。有关部门为此出台过一系列的规定和办法如: 5关于科技工作者行为准则的若干意见6 ( 国科发政字[ 1999] 524 号) 、5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6 ( 教人[ 2002] 4 号) 、5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 试行)6 ( 2004 年6 月21 日, 它被学者们称为/ 中国学术界第一部学术宪章0。) 、5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 试行)6 ( 2004 年6 月22 日) 、5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6 ( 教师[ 2005] 1 号) 、5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6 ( 2006年5 月10 日) 等文件, 有力地促进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2004 年6 月21 日,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 简称社科委) 在京成立。2006 年5 月23 日,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 简称学风建设委员会) 在京成立, 陆续出台了5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的意见6 、5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手册6 等规范性文件。2004 年11 月8 日5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与

学风建设论坛6 在杭州举办, 会议为加强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计划实施五项措施, 加强大学出版物管理是其中之一,并指出大学出版物和学术期刊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 2] 。我校关于修订5河海大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工作细则6 部分条款的通知0 ( 河海校科教120082 16 号) , 其中新增的如第七条凡属因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受处分的研究生, 一律不授予学位。0 2008 年10 月15 日, 50 家期刊在武汉共同签署了5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6, 即武汉宣言 。调查表明,75%以上的部属高校设有学风建设专门机构, 初步建立了全国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网络, 高校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风气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今年3 月15 日高校学术风气建设座谈会上, 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 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 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 零容忍. , 实行一票否决. 。0 2009 年3 月19 日, 教育部发出5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6 教社科[ 2009] 3 号。通知列举了必须严肃处理的7 种高校学术不端行为, 通知要求, 高等学校对本校有关机构或者个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负有直接责任。总之, 为治理学术不端相关部门都做出了相应努力。

2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出台

正如图书馆除了要教育读者不应该偷书之外, 还装有监测仪一样, 遇制学术不端行为仅靠自律是不够的, 需要有一定的制度来约束, 更需要技术措施来保证。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反抄袭软件应运而生, 目前主要有两套, 一套是由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与清华同方知网共同研制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 另一套是武汉大学副教授沈阳自主研发的ROST 反剽窃系统软件 。前一套系统是从2006 年开始正式立项研发, 包括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 简称为 TMLC ) , 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简称为AMLC ) , 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简称为 SMLC) 和功能更为强大的知网VIP 版( 如支持英文、中文繁体检测等) 。自2008 年底开通以来, 已被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出版单位广泛使用。截止到目前为止,用户总数已达5 000家 。不少编辑部纷纷打出如/ 本刊即日启用5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60 的告示。学位论文检测系统于2008 年年底悄然在一些高校推广, 目标直指学位论文, 我校也有几个学院开始采用, 这引起我校应届毕业研究生的广泛关注, 也影响到图书馆工作。

3 检测系统的应用对图书馆工作带来的影响

起初, 有读者咨询图书馆是否对学位论文进行论文检测,按照惯例告知我们的要求是提交的电子本和纸本相符就行。后来不断地接到这类电话, 甚至有学生亲自赶来询问类似的问题, 于是向了解情况的学生请教, 才知道叫/ 学术不端检测, 上网检索进一步了解了相关情况, 才能更准确地回答学生的咨询。今年3 月26 日上级要求我对2008 年学位论文暂停提供网上服务, 紧接着陆续有学生过来更换提交过的论文, 包括纸本和电子本, 原因是由于学生在提交前没有论文检测, 审核通过后被检测不合格再修改的。虽然过去也曾办理过论文更换, 但那是极个别的。据统计可知,2005- 2008 四年里每年接待更换分别为1、10、4 和14 人次, 工作量可以勿略不计。每当有学生要求更换, 我首先是感动有这么重视自己论文的学生, 并以此为例对学生宣传要认真提交。而从2009 年4 月2 日至6 月23 日的两个多月里接待了51 人次。具体为4 月有13 个工作日, 35 人次更换, 其中5 人次1 天, 4 人次3 天, 3 人次4 天, 2 人次1天, 1 人次4 天。5 月有8 个工作日, 9 人次更换, 其中2人次1 天, 1 人次7 天。6 月有6 个工作日, 7 人次更换,其中2 人次1 天, 1 人次5 天。从登记的情况看, 集中在3个学院即只是部分学院采用检测, 要等所有学院都采用并已稳定, 即都在学生提交前就进行检测, 这个波才能算过去。那些暂停对外服务的论文是否要做检测? 如检测不合格又怎么办? 这都是未知数, 说不定会引起更大的波浪。

4 批量更换学位论文方法

我馆学位论文采用TRS 系统管理, 过去更换论文的方法为, 我亲自到纸本库去借纸本再还回去新加工的, 立马更换电子本。经历这次风波, 不断调整工作要求、思路和方法, 摸索出了一套可以从容应对大量更换的工作步骤。即采取学生自行去换纸本, 批量更改电子本。如果原来提交的电子本是word 类型, 要提供word 和pdf 两种类型, 否则只要pdf 类型。要检查电子本内容和纸本是否一致, 文件名要由学号+ 姓名+ 学院名称组成( 如在桌面上保留一个样例, 让其照着样子做) , 最后要求做登记, 内容为: 日期、学号、姓名、学院名称和/ 更换纸本电子本0 字样,如果不是当年提交的论文则要求写下提交的年代。纸本论文如果未加工, 则要在一堆堆论文中顺序查找, 如果已入库, 则需要记下馆藏号入库取出, 将新论文粘贴原馆藏号标签放入原架位即可。

更换电子本包括上传电子本、发布电子本、和备份处相应电子本, 要全部替换才能对/ 更换0 不留痕迹。在处理时, 根据年代和学院找到上传电子本的目录, 再根据学号和姓名找到要替换的文件, 将文件名复制下来, 更改到新的文件名上, 然后即可用这新文件覆盖原文件。再将新文件名稍作修改直接粘贴到发布目录即可。我馆上传电子本在服务器的D: \ TRS \ TRSDPaper210 \ outfiles 目录下, 如学生拷下的文件为/ 0630601020 马强电气院1pdf0 , 原上传文件在/ 11 \ 2009 \ 电气工程学院0 目录下, 找到/ 232090

- 0630601020 马强- pdf. pdf0 , 将学生拷下的文件改成这文件名, 直接粘贴到该目录下即替换好了上传文件, 再将新文件名中的/ - pdf0 删除, 直接粘贴到/ 11 \ full0 目录下, 即替换好了发布文件。如果原上传的文档类型是word,则要对拷来的word 和pdf 文件分别替换到上传目录和发布目录。备份处的替换可以如上方法, 也可以批量替换, 即一个个找到分别删除, 再重新用/ 同步王0 扫描备份即可 。

5 对检测软件的认识

5.1.1 论文检测软件可能会伤及无辜

在学术不端闹得沸沸扬扬的今天,论文检测软件的出现为编审工作带来了武器, 也为高校对学位论文有了一个论文检测的工具。出于好奇和对工作的敏感, 在接待学生要求更换论文时, 我一般都会问一下对论文做了什么修改。学生总是很配合, 有问必答。大部分都是因为参考文献引用引起的。并告诉我引用的参考文献不能直接照搬原文, 而是只能用自己的话将原文的意思说出。否则相似度检测, 多少个字相同就会累计计算。只有极个别的告诉我, 只是对致谢作了修改, 要感谢的人和师兄的相同, 修改时调换了一下次序即可。听到这些, 就感觉这种论文检测似乎有点伤及无辜, 因而会给人矫枉过正的感觉。

总的说来, 学生的回答我倾向于相信, 当然, 如果真有段落性的抄袭也不愿告诉别人, 但不可能这么多学生都在撒谎, 毕竟抄袭还是个别行为。参考文献本就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直接引用能让读者了解被引用作者的原话, 用引号括起来, 并标明出处, 这就符合学术规范, 是不应作抄袭论处的。我相信检测系统对规范的参考文献直接引用是能够滤掉的, 即不累计入相似度数值中的, 如果论文检测系统不能滤掉, 检测人员可以手工将这些滤掉。由于我没有用过检测系统, 但从网上得知, 系统检测的最终结果还是要由专家说了算。我估计可能是学生直接引用不合规范, 如没有用引号括起来, 或者没有标明出处等等, 干脆一步到位改成间接引用了, 其实将直接引用规范化也应该是可以的。如果认为有了检测系统, 以后就不能直接引用参考文献了, 这肯定不是检测系统设计的初衷。当然一个新推出的系统还要在应用实践中不断做修正。

5.1.2 论文检测软件不是万能的

检测软件只能对来稿和已发表的论文进行对比检测,一稿多投问题则不易发现。如果编辑部之间要审核的论文共享, 内容发布到文摘级, 编辑部就会容易发现一稿多投的问题, 如此一来作者也不敢一稿多投, 或者即使一稿多

投也不至于一稿多发, 当然一些编辑部的审稿时间过长也应承担一些责任。要重在防而不是秋后算账上, 让人们不敢也不能违背基本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这样显得更人性化。即如邓小平同志说过的: 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坏。

目前, 有专门代写论文的网站, 用/ 代写论文0 百度一下, 能得到215 万个查询结果。代写、代发论文为营利手段的/ 枪手0 网站, 明目张胆、明码标价地招揽生意。不当署名、窜改实验数据这类的学术造假行为, 再有抄袭内容不在比对库中, 或者是跨语言抄袭等等, 也不是论文检测软件能容易发现的。就像有了监测仪, 也还是有人动歪脑筋对付监测仪, 如撕磁条, 甚至有使用磁铁对书上磁条消磁, 然后大摇大摆走过监测通道的报道。监测仪不是万能的, 人工监督依然不可少。论文检测软件也不可能是万能的,只是防止学术不端的一个辅助手段。

6 几点思考

6.1.1 图书馆一线工作概念发生变化

按传统图书馆的理解, 第一线的工作一般指开放口,如借还书处、阅览室, 有了网络后, 电子阅览室也成为直接面向读者的口子。而学位论文开始在线提交后, 图书馆数字化工作中的学位论文审核也成了直接和毕业研究生打

交道的地方, 即第一线的工作。

6.1.2 现代图书馆人要紧跟时代的发展

图书馆第一线工作需要和学生频繁打交道, 也因此可以触碰到最活跃的信息源。我们要化不利为有利, 使自己不至于太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利用网络, 我们可以方便地学到方方面面的知识, 从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工作中, 只有善于学习、钻研业务和不断进取, 才能具备应对突发事件和解决新出现问题的能力。只有熟悉论文管理系统, 才能对这种非正常工作流程的论文更换应对自如, 而不是只会死抱着传统的工作方法按部就班地工作。要善于在工作中捕捉新信息, 并在工作中要多做记录, 善于归纳、总结和思考, 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总之, 有问题就需要不断学习, 所以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挑战和机遇。

6.1.3 社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传统图书馆只收藏纸本论文, 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计算机操作技术成为现代人们的基本技能, 学生普遍采用计算机写作论文, 只需在外打印装订一下即可。为避免原生电子本学位论文的流失, 同时加速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步伐, 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此提供了技术可能, 远程提交学位论文系统应运而生, 为图书馆建设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提供了平台, 图书馆工作因此和毕业研究生提交论文发生了联系。图书馆紧跟学生答辩、提交和毕业的步伐,答辩学生的多少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工作量, 其中的一些变动也会引起图书馆工作的相应变化。网络技术的应用, 各行业之间相互联系由松散而变得紧密, 相互的影响也变得即时。外围环境对图书馆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越来越延伸到图书馆的工作内部, 使得原本只是收藏出版而与出版过程没有瓜葛的图书馆, 现在每个毕业生都会短暂成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一员, 数字化建设的质量较多的有利条件, 潜移默化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动情况,从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治疗尝试。图书馆可利用学生借还书、在闲暇时间与学生聊天、新书推荐、新生图书馆利用培训、发放问卷调查表等方式增加对学生的了解,然后根据反馈回来的各类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和学校有关

部门配合, 提炼出学生提出的具有共性的心理问题, 针对性地推荐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方面书籍,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书籍进行心理调整、力争为满怀憧憬的学子,构建一个健康、阳光、和谐、平衡的心理环境, 帮助刚入学的学生尽快以饱满的精神状态, 平稳、快速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缩短心理不适过渡期。

4.1.1.2 对高年级大学生开展阅读治疗服务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有的准备考研, 有些忙于各种证书的考试, 大部分同学则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和联系工作。这段时间毕业生的心理压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正是开展阅读治疗 活动的大好时机。图书馆阅读治疗人员可应用阅读疗法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整。对即将毕业的学生, 推荐报刊或下载网上的就业政策、毕业生选择新动向、人才交流信息、成功的人士的经验等, 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和社会适应能力。

4.1.1.3 对特殊群体大学生开展阅读治疗服务

理工类的学生, 学业任务比较繁重。阅读治疗人员要注意引导他们处理好学业与休闲娱乐的关系; 对高校校园里的特困学生群体, 则要引导他们正视家庭困境, 处理好生存与学业发展的关系; 等等。

4.1.2 利用校园网拓展阅读疗法服务

大学生是中国最大的网民群体。在网络条件下, 他们的读书环境及个体自疗需求已发生了改变, 他们获取信息、交友、娱乐等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网络咨询具有匿名性、保密性, 易为大学生接受, 网络可随时提供个体咨询,还可利用网页快速编辑和浏览方便等优势, 把心理学相关知识搬到网上, 让更多的上网者来学习, 网络的快捷复制方式又可使一位阅读治疗人员同时 接受多人咨询成为现实。目前各高校都已建成了校园局域网, 利用局域网可以极大地拓展阅读疗法。图书馆可在自己的主页上建立读者咨询室( 或称开心屋等) , 大学生点击进入后,便可看到针对不同心理问题推荐的书目, 并可浏览或下载阅读, 还可进入论坛讨论, 可随时通过电子邮件把问题发送到咨询台, 阅读治疗人员将根据情况及时作出答复。

4.1.3 阅读治疗服务工作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

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普遍具有自尊心强、敏感、易自卑的心理特点。因此, 咨询馆员应为接受阅读咨询的大学生保守秘密。

5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服务, 既有可行性, 又有现实性。高校图书馆可以为培养时代骄子的良好心理素质提供绿色的养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越来越突显预防和发展的功能。而阅读疗法是集预防治疗于一体的高层次情感疗法, 是一种新的信息服务形式, 在高校图书馆中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
系统列表
返回顶部